| | | | |
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简介:祥华乡位于北纬25 11’、东经117 44’的安溪西部边陲,距县城78公里。东与长坑乡接壤,西与华安县湖林乡、仙都镇相连,南与芦田镇、龙涓乡毗邻,北与感德镇、福田乡交界,辖20个行政村,人口3.2万。属亚热带气候,平均海拔800米,境内峰峦竞秀,云雾缭绕,雨量充沛,泉甘土赤,十分适宜乌龙茶尢其是铁观音的栽培和制作,全乡现有茶园1.8万亩,其中茶叶绿色食品基地1万亩,1999年茶叶产量1310吨。
主要街巷:(一)祥华街 早期称下地圩或华地圩,街市形成于民国时期。
(二)卓坑圩 又称多卿圩,位于美西村后坑。街长200米,宽10米,是多卿周围十多个村落集市地方。
(三)旧寨圩 位于旧寨村通往华安、长泰、西坪、龙涓、长坑等地的三叉路口。街道长200米,两侧均是商店。清初至道光年间,村里曾住有陈氏族人6000多人。当时,圩市较为繁荣,山货、海盐、物产交易比较活跃。后随着时局变化,圩市逐渐衰落,清末民初,集市消失。
(四)福洋圩 又称格头圩。在祥华福洋村,长150米。成圩时间与福田的徐州圩相对应,随徐州圩的兴衰而兴衰。该地福洋村尾有座石拱桥,称万安桥,建于元至正元年(1341年),桥高5.5米,长12米,宽3米,是迄今为止,县内最早建造的古桥,今尚存。
自然资源: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。春多霪雨,夏秋局部多雷阵雨,有“隔山不同风,同时不同雨”之说,冬季比较早冷,年平均气温16℃—18℃,年平均日照1875小时,年平均霜日21天,年雾日18—20天,年降雨量1800毫米。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,生长期比“外安溪”普遍迟一个节气。
祥华主要作物为高杆中稻。中稻有籼稻、糯稻、粳稻等品种。20世纪80年代之后,高杆中稻被矮杆的杂交中稻所取代。杂交中稻产量高,米质好。其它作物有甘薯、马铃薯、芋头、木薯、淮山等。蔬菜以芥菜、白菜、萝卜为主。豆类有大豆、红豆、观音豆、四季豆等。
祥华针叶林以杉树、松树为主,阔叶林以桦木为主,尤以福洋、珍山、崎坑、白玉、白坂、白珩村和寨片为多。1958年,由于大炼钢铁,祥华大片林木被毁,但仍保存许多珍稀古树。福洋村垂裕堂左上方有一古杉,系清乾隆间(1736—1795年)所植,树高45米,胸径1.02米,枝繁叶茂,是人们夏季纳凉的好去处;达道堂左侧的红豆杉,树龄350多年,树势呈伞形,覆盖面积达400多平方米。此外,还有祥华村的古樟树、福洋村的古枫树和白玉村的古杉树等。
祥华盛产竹子,品种主要有毛竹、石竹、白竹。毛竹主要分布在福洋、珍山、崎坑、旧寨、白玉、白坂、白珩、郑坑等村。石竹于农历小满出笋,笋幼嫩,为烹饪佳肴。白坂又名白叶坂,盛产白竹,竹叶可加工成斗笠及用于绑粽子等。
祥华水能资源丰富。境内有发源于铜发山北麓的福德溪(福美溪),境内流程41公里;发源于铜发山西南的祥华溪(后溪),境内流程31公里;发源于壁(碧)岩山西南坡和佛耳山东南坡的旧寨溪、新寨溪、白坂溪、白珩溪、郑坑溪,境内流程23公里。
风光名胜:祥华福地,风光旖旎,景色优美,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。其中,尤以多卿、佛耳山的风景最为秀美。主要旅游景点有冶银、冶铁遗址,明代古寨堡遗址,以及古石拱桥、“垂裕堂”土楼、灵惠庙、飞龙宫等。
经济发展:历史上,祥华商贸活跃。汀、漳一带的货物船运经九龙江可抵福前徐州,向多卿墟、旧寨墟、华地墟、格头墟(福洋)和乡(村)际间的白石墟、双垵墟、珊屏墟、福春墟等商贩批发销售,境内产的货物挑至福前徐州上船运往汀、漳一带销售。